暴富的东鹏饮料高市值背后的远虑与近忧

灵兽按

每一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碗励志鸡汤,现阶段的东鹏饮料,有人期待,也有人质疑,但关于林木勤的创业故事,可以拿来慢慢品。

作者/晴山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篇原创文章

“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SH)的上市,让林氏家族实现了造富神话。

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与林木港、林戴钦、林煜鹏上述四人通过直接以及间接的方式累计约持有东鹏特饮71.38%股份。四人关系为:林木勤与林木港为兄弟,林戴钦与林木勤为叔侄,林煜鹏为林木勤的儿子。

如果按7月2日收盘价元计算,东鹏饮料总市值超过亿元。虽为“纸面价值”,但林氏家族亦掌控了数百亿元的财富。

自年5月27日上市以来,东鹏饮料接连获得10多个涨停板,股价也从55元多涨到7月2日的多元。

东鹏饮料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确实很靓丽:年,东鹏饮料营收49.5亿元、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0%,归母净利8.12亿元、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0%。同时,其拥有家经销商、5万家邮差/批发商,辐射万家终端门店。年公司在能量饮料领域市占率第二。

不过,借助能量饮料赛道的升温,东鹏饮料靠一款单品获得高成长,产品结构单一、销售区域集中、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经销商又间接持有公司股份,让其亦遭质疑。

1

暗战与明攻

目前,能量饮料已经成为饮料行业的第五大细分市场,位列包装饮用水、即饮茶、果汁以及碳酸饮料之后,行业排名第五。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从年到年保持年年增长的趋势,从年仅90亿元,到年涨至亿元。据行业专家预计在年,将涨至亿元,增长迅猛,潜力巨大。

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也正是看准了功能饮料巨大的发展空间,用明与暗的“招数”来对决赛道玩家。

从战术层面讲,与红牛的对决是“复制”的明战,商品差异化及渗透下沉市场是暗战。

林木勤曾为“红牛”代工厂厂长,这一身份多少决定了了东鹏饮料“功能性饮料”的发展方向。

在品牌宣传上,东鹏饮料copy红牛的品牌资产,红牛曾用了多年的"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语,后被替换为“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此举,让消费者将“东鹏特饮”定位与红牛的同质产品,省去培育消费者对其产品功能的认知的宣传营销费用。

在产品功效上,其也一概对标——牛磺酸、咖啡因、肌醇等主要成分含量与红牛相当,甚至高于红牛。

早在年12月,红牛就进入中国市场,开创了中国能量饮料先河,让中国的消费者找到了能量饮料的概念。

彼时,红牛在中国迅猛发展,一路几乎没有遇到对手,年之前市场占有率在83%以上,实至名归是能量饮料领导者。

从产品方面来说,红牛在规格上聚焦于容积为ml的金属罐,价格定位在听装可口可乐的3倍,始终走“高端”市场。

这一点恰恰留给给东鹏进攻的弱点。

其后,东鹏推出与红牛差异化的大瓶装规格,听装低于红牛的听装的价格,铺三四线城市,从下沉市场切入式,“暗战”悄然进行。

这一点在战术上属于非正面进攻的侧翼式进攻。

而红牛一家独大的市场份额由年的89%到年的55%滑落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商标纠纷事件。

据悉,红牛饮料由泰国天丝集团创始人许书标于年发明,中国红牛(北京)饮料公司,于年由许书标与华彬集团创始人严彬合资成立,授权红牛在中国由合资公司独家经营。

随后,严彬设立红牛维他命公司,%由华彬集团控股。

当前,泰国天丝方坚持商标授权仅20年,于年到期。华彬红牛坚称授权50年,自年开始双方诉讼不断。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认定“红牛”系列商标归属天丝集团。关于商标权限20年还是50年的判定仍未明确。

另一方面,华彬集团关于“中国红牛商标的声明”中仍坚持己方50年权益,年1月宣布已对50年协议书提起国际仲裁。

从这次纠纷的影响来看,华彬红牛的品牌力已经受损,商标之争尚未明确之前,华彬未对对红牛进行广告投放,均造成华彬红牛营销投入被动减少。

叠加市面上一度出现多个“他国红牛”等假冒伪劣品,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降低。

红牛内耗为其他能量饮料带来机会,而这个机会,东鹏把握住了。

2

突围与壁垒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目前的格局是第一梯队为红牛,第二梯队为东鹏特饮,竞争对手分别是达利集团的“乐虎”、河南中沃的“体质能量”、华彬旗下战略储备产品“战马”、安利集团的“安利XS”。

功能饮料市场近年确实增长优于不少同类产品——能量饮料销售额从年的亿元持续提升至年的.6亿元,5年复合增长达11.5%。增速从年的6.65%持续提升至年的9.32%。

年~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分别为30.38亿元、42.09亿元和49.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5.71亿元和8.12亿元。

作为能量饮料行业老手的林木勤,对行业内各个品牌的优势弊端,都很清楚。基于此,对于东鹏特饮与行业品牌尤其是龙头红牛的对垒与竞争中,主要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第一,包装差异化。深谙饮料行业采购、生产和成本控制的林木勤决定从包装入手,用包装和生产工艺解决成本。首创PET瓶装和防尘盖专利设计,推出ml金瓶特饮,形成金砖、金瓶、金罐三类包装;

在年,PET塑料瓶包装、零售价3.5元一瓶的东鹏特饮诞生。

“PET塑料瓶相对来说成本较低,还可以加装防尘盖,确保产品的卫生和携带方便,丰富产品的消费场景。”林木勤说。

第二,规格差异化。相比于红牛仅有mL一个规格,东鹏饮料推出ml和ml的金瓶特饮、ml金罐特饮、ml金砖特饮4种规格的产品。

根据研报显示,东鹏ml金瓶装自年推出后表现良好,年起在“壹元乐享”等促销活动下快速放量,成为公司近年来高增长的主要驱动。

不仅如此,东鹏饮料还在灌装工艺上做了创新。“当时的方式主要是高温灌装和无菌冷温灌装,高温灌装对塑料瓶的厚度要求较高,冷温灌装的产线投资至少要2、3亿元,成本太高。所以,我想到了中温灌装的工艺,这样既方便塑料瓶灌装,又能保证产品的口感。”林木勤说。

第三,价格差异化。零售价约为红牛一半,四大单品形成不同定价的产品梯队,其中ml金砖、ml金瓶、ml金罐、ml金瓶分别为2元/盒、3元/瓶、4元/罐和5元/瓶;

虽然红牛一家独大,但市场的不断剧增,在林木勤看来是一个极好的机会,“首先想到的是以低于红牛一半的价格切入市场,但仅是价格便宜仍不够,还必须保证品质、口感和产品差异化。”

第四,定位差异化。主要指消费场景差异化。目标消费群体主要为更注重性价比的蓝领、电竞玩家、长途司机、外卖员、快递员。近年来,为深入渗透开车人群,东鹏特饮先后与货拉拉、高德地图、滴滴、广汽等企业开展品牌合作。

第五,渠道差异化。主要的差异手段在于渠道的选择。红牛的渠道主要集中分布在重点城市、省会城市等,而东鹏的渠道则主要建设在杂货店店、工厂超市等,并且集中于地级市、县乡镇等下沉市场。

另一方面,东鹏饮料的资本方带来的渠道共享,也是进一步改变格局,有实力对战红牛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东鹏饮料,加华资本还投资过多家食品企业,包括巴比馒头、洽洽食品、小罐茶、来伊份、加加酱油等。其中,洽洽食品、来伊份、加加食品(加加酱油)、巴比股份(巴比馒头)、爱慕股份均已成功登陆A股。

作为东鹏饮料的事业合伙人,加华资本协助其拓展更多的下沉市场,如洽洽的渠道网点向东鹏特饮全面开放、来伊份协助其进军上海市场等。

在营销方式创新和品牌建设和消费群体的培育,东鹏饮料也表现不错。

东鹏饮料是行业中早与互联网拥抱的企业之一。在瓶装饮料普遍采用“买一送一,瓶盖兑奖”的时候,东鹏饮料启动了瓶盖扫码战略——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包装瓶上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longjiangbdfgy.com/afhgx/292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