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啦,气温越来越高!炎热的夏日,少不了什么呀?肯定是各类饮品呀!
但是,家里有小朋友的,一定要注意啦!不对,大人也要注意的!
因为一罐普普通通的饮料也能成为危险的“爆炸”物!
一、乳酸菌饮品
非常常见的饮料吧,还是小朋友非常喜欢喝的,但是竟然发生了“爆炸”!
上个月,江门市的葛先生在超市内买了盒乳酸菌饮料,回家后随手放在家中的桌子上。
两天后,妻子拿起桌上的乳酸菌饮料,瞬间,饮料“砰”的一声——“爆炸”了!夫妻两人直接被吓懵,饮料四处飞溅。
十分生气的葛先生带上饮料去超市投诉,结果在车上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
这一炸,车子直接需要到专业洗车店进行清洗了。
好在,两次都没出现什么受伤的情况,但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年,深圳一位女孩就曾被一瓶酸奶炸伤了眼睛,她将买回的酸奶放入冰箱。
几天后,她打开酸奶,觉得酸奶过期了,就随手扔进垃圾桶。
可怕的是,第二天,躺在垃圾桶里的酸奶,突然“爆炸”了,并将她的眼睛炸伤!
明明是随处可见、天天喝的饮品,怎么会“爆炸”呢?如果是小朋友喝的时候正好出现这种情况,简直不敢想象!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
那么,“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呢?
专家解释道:
乳制品发酵本身是一个体积膨胀的过程,只要发酵,体积就会膨胀。温度越高,膨胀越快!
将乳酸菌饮品长时间放置在常温环境下,乳酸菌持续发酵,体积膨胀,将外包装撑破,形成“爆炸”
避免乳酸菌“爆炸”的方法:
购买回来的乳酸菌饮料尽快放在冰箱冷藏;
开封后请尽快饮用,时间太久,饮料或产生变质。
除了乳酸菌饮品之外,夏季还有如下常见的饮料易发生“爆炸”,家长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成为孩子受伤的帮凶!
二、冷冻的碳酸饮料
可乐“爆炸”的案例比较多。
小袁因为盛夏炎热,将可乐冷冻在冰箱,在他拿可乐出来喝的时候,手一滑,可乐被摔在地上。谁知就在小袁拿起可乐的一瞬间,可乐“爆炸”了!!小袁手的虎口处因此被炸出了长达7厘米的伤口,拇指关节处也因此骨折!上海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可乐存储不当,“爆炸”导致6岁孩子脸上出现一道长长的伤痕,被缝了整整38针!
仅仅只是因为一罐可乐!
不要小看碳酸饮料的威力!
因为饮料是罐装,里面含有碎片,一旦发生“爆炸”后,碎片会被高速迸射出来,产生极大的杀伤力!
炎炎夏日,根本离不开碳酸饮料,正确储存碳酸饮料十分有必要!
注意的话,就会发现,碳酸饮料的外包装上注明了“不可加热或0℃以下冷冻”等字样。
所以,夏季储藏饮料时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啤酒或是碳酸饮料放在冰箱的冷冻室!
三、高温下的果汁饮料
罐装的碳酸饮料危险,那塑料瓶装的果汁总没问题了吧?
不!
塑料瓶装的果汁同样会发生“爆炸”!
为什么塑料瓶装的果汁会发生”爆炸”呢?
果汁饮料含有防腐剂,开封后接触到空气也会缓慢发酵,产生气体。
当气压增大到一定范围后,就会发生”爆炸”!
所以瓶装果汁打开瓶盖后,要保存好:
1、大瓶饮料一次性喝不完,开盖之后倒在杯子里喝,避免唾液污染瓶身;
2、开瓶后没喝完的,尽量冷藏保存,并在短期内喝完;
3、如果出现膨胀现象,就不要再喝!
对于马上到来的30多度高温的夏季,各位爸爸妈妈做好准备吧,享受冷饮的同时更要注意安全!
图源:文中图片全部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