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行情比年刚复工那会儿还差。
在绝望中等待希望,是近两个月以来影院从业者的普遍状态。
2月底,吉林、上海等地突遭疫情。国家电影局于3月18日通知,要求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一律暂不开放,低风险地区营业电影院上座率不超过75%。
叠加(介于春节档、清明档之间)3月历来是行业淡季影响,全国影院经营受到严重冲击。
整个3月,全国营业影院由家净减至家,平均每天停业家。
下游影院大面积停业,上游片方不得不调整发行策略,清明档、五一档、档国产新片接连撤档。
"片方等影院,影院等片方",整个行业跌入恶性循环。
停工资,扫厕所,内部"消化"爆米花"顶不住了,打算月底离职。"
江西景德镇的刘经理告诉ZAKER新闻,他所在的影城,从3月份开始就没钱发工资了,员工只剩下9个。生意好时,这家影院的员工曾多达15人。
受疫情影响,4月,刘经理所在的影院关了半个月。
停业期间,影院只安排1-2名员工值班巡视,检查灯光、设备情况。其余人员全部停工,"只拿几百块钱的基本工资"。
江西某影城停业巡检项目图源:ZAKER新闻据受访者整理
下游影院大面积停业,上游片方不得不调整发行策略。清明档、五一档、档国产新片接连撤档,影院亏损不断扩大。
"院线没新片,观众不来电影院,成本却是死的,基本上一开门就在亏!"
刘经理直言,"为了节省成本,我们影院甚至辞了保洁",影片散场,经理带着员工收厅(捡顾客留下来的垃圾)、扫厕所。"我一开始还很抗拒,现在都习惯了。"
前不久,刘经理的影院还调整了营业时间,由原来的9:00-22:00改为14:00-22:00,取消了上午场次。
位于广州荔湾区的一家影院,情况与之类似。
5月5日,该影院通过多渠道告知影迷朋友,其工作日营业时间由原来的10:00-01:30调整为12:00-01:30。
广州某影院调整营业时间图源:ZAKER新闻拍摄
然而,这家影院的余经理告诉ZAKER新闻,之所以夜间还能开到凌晨,是因为他们在影院大堂添置了几张台球桌。
疫情之下,许多影院通过拓展各种新业务寻求"开源"。
上述刘经理称,他曾自掏腰包"消化"影院临期卖品。
据他介绍,位于江西上饶的一家万达影城,甚至给员工定了临期卖品销售KPI。
江西某万达影城卖品外送价目表图源:受访者提供
余经理的影院则在严格控制卖品采购。自年暑期电影院复工起,国家电影局根据防疫政策,要求观众不能在观影期间饮食。"只能在等候区吃东西,现在买爆米花、可乐的人明显少了。"余经理说。
另有影院尝试做剧本杀、卖奶茶等新业务,增加多元化收入,可惜大多收效甚微。
有影院投资公司管理人士指出,"这些行业的服务强度都比电影院要高,稍不注意就是亏的,这就会与电影院本身压成本的趋势相矛盾——单店配置减员,而新业务却要加人。"
余经理则表示,影院从不指望能靠桌球"养家",更多的是希望能引来些顾客,让店里看起来有点人气。"但这里终究是影院,真正能带来观众的只有电影。"
跪求上片前有导演跪求排片,现有影城跪求上片。
5月8日,资深发行经理、电影博主温特在自媒体上发布"跪求上片"的视频,引起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