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鸡可炸却利润大涨,猪价下跌肉制品反

通胀和供应链压力之下,“涨价信号”正逐步传递到消费者,但全球消费企业却身处各不相同的境地:

具有品牌护城河与消费黏性、较少在店消费场景和强依赖性的消费企业,在最新的财报中交出了“双增”的答卷,即使“无鸡可炸”的肯德基仍然盈利超预期;但那些缺乏定价权、在红海市场面临充分竞争的企业,即便是像宝洁这样的国际消费巨头,也不得不面临利润下降的窘迫现实。

强势品牌涨价增收

销额增长超疫情前

随着全球外出就餐变得越来越容易,三季度,麦当劳全球销售都相当强劲,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0%,高于年同期水平。通胀压力下,公司预计今年成本将增长3%~4.5%,但提价后,菜单价格比去年上涨6%。麦当劳认为,由于销售额增加和价格上涨,利润率在本季度和全年都会上升。

大型国际快餐消费巨头所具有定价权的优势再次展现,同样受到定价成本影响的另一国际饮料巨头也通过这种方式转移了成本。

疫情爆发期间,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因销量下降而受冲击,但本季度销售额增长了8%,首次高于年。销售的增长来自提价和组合销售的贡献。尽管包括生产饮料的糖、塑料和铝等大宗商品成本出现了不小的增长,但可口可乐的毛利润率还是略有增长。这种软饮有基本消费盘和品牌依赖,即使贵一点点,人们仍然会付钱。

不过,提价需要获得经济基本面的支撑,只有工资增长速度够快或者疫情补贴够多,才能将价格成本转移到终端消费。

这家消费巨头面临的难题是人手不足。麦当劳首席执行官表示,店面正在提高雇员工资,今年工资涨幅超过了10%,但人手不足的问题仍将持续几个季度。

“无鸡可炸”增收增利

疫情反复仍有不小冲击

另一全球快餐大鳄百胜集团也出现超预期增长:第三财季净利润为5.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83亿美元大增86%,净销售额增长11%至16.1亿美元,双双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集团旗下肯德基全球同店销售增幅6%,美国市场同店销售较疫情前更是大增13%。虽然一度因为供应链问题在美国出现货品短缺,但至少现在来看对销售及利润增长影响不大。截至7月,肯德基在线销售已经超过了年全年的销售额。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百胜最大的市场,疫情的反复导致三季度增长乏力。数据显示,百胜集团旗下百胜中国的同店销售在三季度同比下降7%,其中中国市场的肯德基和必胜客分别下降8%和5%,同店销售下降,拖累三季度餐厅利润率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至12.2%。

百胜中国指出,第三季度业绩受到了7月下旬以来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爆发的影响。此次爆发成为继年第一季度以来波及国内范围最广的一次区域性疫情。港股百胜中国三季报整体表现为增收减利,收入25.5亿美元,同比增9%;净利润为1.04亿美元,同比大跌76%,主要因为经营利润减少,以及对美团按市值计价的股权投资产生的亏损。

百胜中国指出,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全国范围内仍实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整体堂食量及交通枢纽的客流量受到显著影响,虽然同店销售额正在逐渐恢复,但仍低于去年和年疫情前水平。公司会强化销售能力,并加强混合外卖模式。

相比较,一些在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的企业则表现更加稳健,国内市场的餐饮公司也能证明这一点。疫情反复中,广州酒家三季度营收、利润均保持增长。广州酒家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17.84亿元,同比上升10.15%;净利润4.06亿元,同比上升16.68%。

目前,广州酒家以“食品+餐饮”双轮驱动业务,其中餐饮业务贡献营收占比约15%,食品制造超80%。通过产品销售不完全依赖到店场景,疫情冲击下表现稳健。

日用品提价难敌通胀挑战

相对竞争更为激烈的日用品,由于无法轻易转嫁成本,即使国际大企业也面临“增收不增利”的不利影响。宝洁10月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当季营收.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约5%;净利润41.12亿美元,同比下降近4%。营收增长反映供需两旺,利润下滑则反映出成本上升的侵蚀作用。

从好的一面来解读,宝洁作为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生产商之一,其布局全球的供应链能够确保货物供应,尤其在美国面临“大塞港”的局面下,第三季度的营收出现了正向增长。宝洁表示,面对目前的供应链状况,公司已经通过增加备用供应商,调整运输路线绕过拥堵地区、调整产品配方来应对,甚至对供应商采取限购避免囤货。

从利润的角度来看,通胀所带来的成本上升高于宝洁的预测。宝洁公司预计,未来一财年内,运输和原材料如纸浆和树脂方面的支出将增加21亿美元,高于该公司在7月份预计的19亿美元。

宝洁在财报中指出,树脂、纸浆等商品输入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对成本有直接影响。由于能源短缺、港口拥堵、劳动力限制、货运集装箱和卡车短缺等,公司制造、供应和分销业务中断,也已影响成本,未来可能会继续产生影响。若公司无法通过提价来克服这些影响,或会对公司的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和现金流量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日用品巨头联合利华近日发布财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销售额增长了2.5%,公司产品整体提价4.1%,创下自年初以来的最快涨幅,而商品销售量下降1.5%。

对此,联合利华解释,公司采取重新定价策略抵消商品和其他投入成本上升的影响。实际上,联合利华面临的严重风险是,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消费者转向更便宜的产品。

酒类消费一枝独秀

涨价及供应问题轻松化解

如果说到企业在定价上的话语权,相较于快餐和软饮,具有成瘾性和社交属性的酒类更有优势,即便价格上涨消费者也不会轻易放弃;另一方面,不少酒类成本占比有限,相对利润空间较高,即便通胀带来成本上升,定价空间也更大。

今年下半年公布的国际酒类巨头的最新季报显示,尊尼获加生产厂帝亚吉欧、百威啤酒酿造商安海斯-布什英博集团销售总体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帝亚吉欧预计,尽管大宗商品、运输和包装成本上升,但在截至明年6月的财政年度,利润率仍将增长。

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安海斯-布什英博集团(百威英博)啤酒三季报意外强劲。截至9月底的最新季报显示,该啤酒厂商的啤酒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这是连续第七个季度销售额高于分析师预期。尽管大宗商品和运输成本上升,百威英博还是提高了年利润预期。

受供应链问题影响,百威英博第三季度在北美的啤酒销量下降了4.8%,但酒类的高利润空间具有更好的包容性。目前,该公司有30%的总收入来自利润率更高的高端品牌,高于年的24%,更昂贵的啤酒有助于保护利润免受投入成本上升的影响。

猪周期独立运行

滞留成本影响收益

尽管全球整体都处于涨价带来的通胀周期,但也有一小部分有着自有价格周期的产品独自运行,如遵循猪周期的猪肉价格独立影响终端肉类制成品。

今年第三季度,上市猪企集体血亏,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五大巨头预计累计亏损总额接近亿元。主要原因就是猪瘟导致价格暴涨后,我国猪肉生产企业经历了大幅扩产,猪肉价格大起大落。

反映到终端消费品上,一些公司的库存成本反而较现在价格更高,按现价计算就会出现亏损。受此影响,双汇发展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下降16.84%;净利润为9.16亿元,同比下降51.73%。

双汇发展表示,今年以来,猪价、肉价均出现持续快速下行,尽管猪肉价格下行有利于肉制品成本下降及生鲜冻品业务规模提升,但是国产冻品及进口冻品库存商品成本较高,在出库过程中产生亏损。

虽然这种独特的价格周期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普遍,且此前连续下降的猪肉价格也在止跌回升,但对于消费企业而言,之前的高价猪肉价格的滞留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利润侵蚀可以理解为通胀向后传递。现在全球多家消费企业经历了供应链滞留和成本上升的问题,一旦这些不利因素带来的高成本转化为库存,则有可能成为下一轮滞留成本的起点。

来源:证券时报/中国基金报

审读:孙世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longjiangbdfgy.com/afhzz/447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