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很难记住你三个方法让你从此摆脱

你好,我叫柔甲!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都在思考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如何避免陷入同行的价格战。在职场中我们也需要定位自己与众不同,才能被客户和老板发现并提拔。前不久我读了一本书,让我对于摆脱恶性竞争有了新的启发,这本书叫做「定位」,它的定位理论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营销界影响深远,年,美国杂志「广告时代」甚至将「定位」评选为史上最佳营销经典书籍第一名。

「定位」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不论从事何种工作、生活在何种阶层都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对于销售人员或是有创业意图的朋友,这本书对你们是非常有用的。观看这部影片将为你量身打造一份营销智慧,它揭示了营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很多人创业失败或在职场发展不顺,不是因为不够努力,也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营销自己,不清晰地定位自己,一旦你弄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就会发现原来“竞争”并不可怕,甚至无需与他人竞争,你就可以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

就像你有一块古董表,如果你只是拿去卖给楼下的钟表店,可能并不会获得很高的价格。但如果你把它带到专门收集古董的古玩店卖给那里的老板,那么你的收入可能会远超楼下钟表店,甚至高出倍。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就必须找到属于你的目标市场,为自己或产品找到精准的受众,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定位」这本书中,作者是美国的营销大师AIRies和JackTrout,两位都是开创了整个营销界的先锋。为什么「定位」这个概念会对美国,甚至全球的商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品牌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宣传产品的优点。老板告诉广告公司自己产品的好处,广告公司则会想办法把这些好处宣传出去。按照这种传统的营销思路,最重要的战场是在产品部、在工厂里。你只需要打磨你的产品,多加上几个功能就能够让产品成为你的宣传亮点。然而,「定位」的作者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你们都错了,如果把营销的战场放在产品特点上,就等于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为营销真正的战场,从来不是在产品上,而是在用户的大脑里。我们要争夺的不是宣传产品的亮点,而是要找到用户能记住的亮点。”因此,当定位理论出现后,让所有人从新思考了营销这个词,你究竟要做什么才能把你的东西卖出去。

举个例子,超市里的饮料竞争非常激烈。货架上满满的各种饮料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知名品牌如可口可乐、雪碧,以及康师傅红茶和冰红茶等等。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创办一个新的饮料品牌显然非常困难。然而前几年有一些饮料品牌异军突起,其中一个就是王老吉,大家都熟悉它的口号:“怕上火喝王老吉”。你或许会问:为什么在这么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里,大部分的饮料品牌都悄无声息地消失,而像王老吉这样的品牌却能够脱颖而出,原因就在于定位。过去几十年,我们对定位这个概念并不了解,那个时代物资缺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只要能买到一款产品就很满足了。那时候根本不需要关心定位,只要是有商品出售,就有人排队购买。因此,对企业来说根本不存在营销问题,只要把商品生产出来就行了。

然而,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商品已经不再是稀缺品,而是过度丰富。商家为了吸引用户,投放的广告也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营销方案层出不穷。每天都在疯狂的想要吸引我们这些用户的注意力。面对外面这么多信息的轰炸,我们的大脑根本处理不过来。我们不可能对看到的所有信息都做出反应。于是,我们的大脑自动简化,我们会选择对大部分的广告视而不见,只会偶尔抬头看一眼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广告。然而,对企业来说这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哈佛的心理学博士米勒曾经研究过,在每个产品类别里,消费者最多只能记住七个品牌,而「定位」的作者JackTrout则指出:“其实用户根本记不住七个,他们最多只能记住两个”。比如在汽水这个类别中,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搜索引擎领域,能记住的通常是谷歌和百度,其它的我们根本不容易在第一时间想到。

试想一下,你所在的行业里可能有成千上万家竞争对手,甚至更多,但用户最多只能记住两个品牌。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是非常困难的。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作者指出,此时我们要做的不是传播更多的信息,相反要尽量简化信息,让传播的内容越简单越好。因为这个时代的用户根本没有时间和耐心听你长篇大论。如果你不能在一条信息里快速激起他们的兴趣,那你的广告就等于浪费了钱。所以产品本身的真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用户心中形成的形象。

简单来说,不是你生产什么产品最重要,而是要想办法让消费者记住你的产品。要怎么样既传播简单的信息,同时又能快速占领用户的心呢?在书中提出了三个最有效的定位方法:

(1)领导者定位:将自己定位成某个领域的第一名。研究发现,人们对排名第一的事物往往印象深刻,而对第二名或第三名则不太记得。比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丹,但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呢?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那第二高峰呢?你大概率也不会知道。这表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成为第一名,你才能被人们记住。如果你不是第一名,就意味着你会默默无闻,大家根本记不住你是谁。所以要争取成为第一名、成为冠军,因为第一是让你这个品牌被人们记住的唯一捷径,也是占领目标用户心最容易的方法。如果你无法在某个领域成为第一名,可以在别的领域争取第一名,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进入用户心的第一名品牌,占据的市场份额往往是第二名品牌的两倍。例如,排名第一的可口可乐每卖出六瓶,排名第二的百事可乐只卖出四瓶;麦当劳比排名靠后的汉堡王销量高得多。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导者,不仅能让用户更容易记住你,还能获得超额的利益。然而,有时候你想进入的领域已经有领导者了,细分领域也已经有了代表性的品牌。那么,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运用第二个定位方法了。

(2)跟随者定位:在某个领域已经有了第一名时,许多人的反应是不断努力,努力让产品更优秀、更符合用户需求,以打败对手,夺取第一名的地位。然而,定位理论指出:更努力并不意味着更成功。当一个品牌已经成为领导者时,它们拥有巨大的优势。同一款产品,你要花费很大成本来推广,而领导者只需在现有的用户中做一次推广,就能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因此,在这个时候,最好的策略不是发起正面进攻,而是要用逆向思维成为跟随者。要想办法找到新的空缺领域,学会在一个新的领域中与人们已有的认知建立联系,从而让人们记住你。这就是跟随者策略。

举个例子,我们之前提到了可口可乐,它一直是可乐行业的巨头,百事可乐在面对可口可乐的竞争时压力非常大。百事可乐采用了找到空缺的方法。他们发现可口可乐在市场上一直强调自己是最正宗的可乐,但这也意味着只有年纪大的人甚至是老年人比较喜欢“正宗”这个词。于是百事可乐钻了一个空档,将自己定义成一个更年轻的可乐。通过广告、代言人和品牌形象等手段,它强调自己是更适合新一代年轻人的可乐,与可口可乐形成鲜明对比。当这个市场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两个龙头占据了,是否意味着这个市场没有机会了?不是的,因为此时七喜,即雪碧的前身,又出现了。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关联定位方法,推出了一则广告:“七喜非可乐”。这句广告词深深植入了消费者的脑海,直接将七喜与其他两种可乐做了连接。从此以后,我们只要想到可乐,就会想到百事和可口可乐。而一旦提到不是可乐的汽水,我们就会联想到七喜。七喜的定位巧妙地避开了与两大巨头的正面竞争,反而成为了可乐饮料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并巧妙地与两大品牌关联在一起,使自己一下子就与它们并列在同一个地位上。因此,当你无法成为领导者时,可以采用跟随者策略,与对方建立关联,吸引他们的用户注意。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些成熟的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跟随者策略也不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这本书的作者直接给出了一个绝招,叫做:重新定位你的对手。

年,中国出现了一家名为“神州专车”的公司。它刚进入市场时面临着三大竞争对手,滴滴、易到和Uber,正值网约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阶段。无论从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资本实力还是网络流量来看,这三家已有的公司都是难以撼动的巨头。作为后来者,神州专车面临着极高的挑战和风险。大众对滴滴出行已经享受了两年的出行优惠,成为忠实用户;一些白领和外企用户成为Uber的拥趸;而易到则紧紧抓住了中高端用户。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神州专车没有任何可以进场的优势。

因此,神州专车选择了一条重新定位的道路:BtoC模式,滴滴和易到的模式是招揽客户成为司机去服务乘客,自身没有任何司机资源。而神州专车则不同,它自己提供专车和司机坚持高品质服务。起初神州专车从B级专车开始,每辆专车都是价值在15万人民币以上的商务车型。在价格上,它无法与Uber的疯狂优惠竞争。因此,神州专车选择突破口是“安全、清净”。当时盛行的快车虽然车辆多、司机多、价格也非常便宜,但也因此带来了品质降低的问题。许多司机素质差,甚至有些平台为了吸引更多司机,故意制造一些虚假宣传。神州专车则采用BtoC模式,专车司机、专业车辆,主打安全和高品质服务。这样,它不仅没有落后于网约车市场,反而稳步成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0%以上,迅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品牌。

神州专车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定位案例,它的广告重新定位了对手。本来对手主打的是“快、方便、实惠”,而神州专车主打“安全、品质”,重新定位对手是不安全、不专业的。神州专车的车辆都是自家公司的员工,经过专业培训,因此,如果用户想要安全和专业,自然会选择这家公司,不管它是不是初创,是不是新品牌。只要神州专车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就能够抢占竞争对手的份额,杀出一条血路,即便竞争对手是市场龙头也不例外。

如今,定位已经成为全球营销人员熟悉的理念。无论你是从事销售,还是参与营销环节,你都应该知道给产品或服务定位的重要性。广告公司会谈论广告定位,品牌公司会谈论品牌定位,甚至人力资源领域也会谈论人才定位。提及定位,似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真正懂得如何运用定位来扩大事业的人却寥寥无几。希望通过今天的影片,分享这两位营销大师、定位之父的方法,给你带来一些启发,甚至帮助你找到你的人生定位。

这本书实际上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版,但为什么今天依然值得提起?因为这本书是所有营销学的始祖,它重新定义了营销,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经典的好书,好书不分新旧,书中的精髓永不过时,这就是经典,也是所有企业家或老板必读的一本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longjiangbdfgy.com/afhzz/517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1